(资料图片仅供参考)
广场经济:人是社会性动物,有社交的需求,而城市广场或商业广场成为现代人走出家门的一大选择,相应地也形成了以广场为核心的商圈及其经营活动的总和,这就是所谓的广场经济。
广场经济具有丰富的内涵和外延,与夜经济、体验经济、银发经济、网红经济等密切联系。广场经济依托地标性建筑或新型购物广场,会聚了大量人流,成为本地商圈和本地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,也有望为当前的消费复苏添一把火。
广场,在现代城市社会的表现形式主要有两种:一种是城市广场,一般处在繁华热闹的地段,甚至可能成为城市的地标性景点,例如济南的泉城广场和青岛的五四广场;另一种是购物广场或演艺广场,以商场或剧院等商业性的形式存在,其附近一般也有很大的空地供居民休闲。
如何激发消费者在广场里的消费欲望和热情呢?笔者以为,小广场要产生大磁场,可以在以下几个方面多作一些探索。
广场经济以其客流量大、频次高著称,增加以人为本的公益性设施有助于进一步提升广场经济的活力。因此,广场和商场的规划与设计非常重要,“免费”和“公益性”的设施必不可少,比如增加座椅、行李寄存处、自动售货机和休憩廊道等服务设施以及免费的儿童游乐设施等,如此一来,也就更容易建立“客户黏性”。例如,济南的泉城广场平坦广阔,孩子滑旱冰,不同年龄段的人跳广场舞,不时还有音乐喷泉助兴,人气旺盛,和周围的商圈相得益彰。
广场经济是社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,并有望成为银发经济的“孵化器”。广场一般与社区相连,作为重要的休闲场所,广场的游玩者多来自附近的社区。老人、年轻人以及有娃家庭都是广场的常客,也是潜在的消费者。众所周知,老年人是广场舞的主要参与者,而有研究显示,以广场舞为代表的社会互动,通过基于消费行为的示范效应和消费品信息的认知效应,扩大了老年人生存型和享用型消费规模。因此,广场附近的商圈有充分的优势“孵化”银发经济。增加更多的老年人专属公益性设施和活动场所,搭建老年人专属的购物、休闲娱乐场所,甚至通过招募老年志愿者和老年再就业人员,有助于广大老年人走出家门、走进广场,活跃社区经济和银发经济。
广场经济应充分依托当地特色,走差异化发展道路,带动当地经济发展。以广场夜经济为例,目前,众多的餐饮店铺具有同质化的倾向,各地小吃街基本上都会出现烤鱿鱼、臭豆腐和章鱼小丸子,而本省真正的特色食品却可能埋没在这些网红小吃里。广场经济不仅仅是商品售卖的集合体,同时也可提供各类服务和体验。依托广场的公共性和公益性,辅以各地的特色活动,有助于进一步增加广场人流,丰富广场经济的内容。青岛的啤酒节、潍坊的风筝节等无一不是根据当地特色兴起的广场经济优秀代表,包括烟台滨海广场的广场展销会,不仅促进了区县特色产品的购销,同时也有望成为宣传本地经济的名片,进一步提升本地经济的美誉度。此外,广西南宁市中心的民歌湖广场,通过组织开展一系列民歌演艺等特色活动,成为远近闻名的文化地标,带动了当地旅游业的发展;而文化资源丰富的上海,不仅有高端的音乐剧和周边文艺市集,还有各种沉浸式演艺与商业综合体的跨界融合,通过推出沉浸式美食互动剧、赏味音乐会等“边吃边看”的艺术形式,以及“演出+艺术展览”等多元沉浸式娱乐内容,极大地丰富了广场经济。
广场经济高质量发展离不开合理的活动规划和美感的营造。一个有格调的、具有人文关怀的广场,自然能够吸引更多人的到来。盛夏将至,各大广场纷纷引进夜市,布局不合理会大大压缩活动空间,环境不卫生也会降低夜市经济的体验感和广场本身的美感。作为城市会客厅的广场,不仅吸引着本地居民到来,也是外地游客见证本地生活的一个窗口,应通过科学合理的布局设计,提升实用性与美感,给本地居民和外地游客提供优质的体验。好的广场应该是自然、人文与商业的有机结合,例如,将广场与草坪、雕塑有机结合,另外,可以根据不同客户的年龄段打造不同品类的夜经济,如打造具有文艺气息的后备厢市集以吸引年轻群体,还可以通过引入优质的音乐表演等街头艺术,增加广场经济的动态美感等。
广场记载了无数家庭的出游时光,也正等待新的精彩开启。能否让城市里的小广场产生大磁场,归根结底一句话,要尊重和满足人的需求,也就是我们常说的“以人为本”。
(中工网)
关键词:
最新资讯