(相关资料图)
□江武
近日,半月谈发表文章指出,少数地方和部门背离调研初衷,为调研而调研,简单应付,不注重调研实效。有的将写报告等任务甩给被调研者,有的在问题选择上专捏“软柿子”,还有的只求“交卷”完成任务,文章引发热议。有评论认为,这些“应付式调研”,不是为了发现真问题、真解决问题,对推进实际工作成效不彰。
当前,全党正在开展主题教育,大兴调查研究既是主题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,也是主题教育的一个鲜明特色。如果任由“应付式调研”大行其道,不但让调查研究流于形式,无助于发现问题、解决问题,而且还可能伤了调查研究的声誉,影响基层干部群众对调查研究的评价,这对各地各部门推动调查研究的走深走实,是很不利的。
比如某地村庄为了接待省调研团,提前一个多月开始忙活、“精心安排”线路和点位,只打扫调研线路必经的道路,只粉刷沿线的房屋和院墙,把一些具有代表性和参观意义的标志物整体迁移到线路上来,对线路经过的群众、家庭突击培训,以备突然询问,把调研搞成了“实景演出”。如此调查研究,既很难了解真情况、发现真问题、找到真药方;而且还可能因为走形式、搞过场,劳民伤财,被老百姓戳背梁骨。
调查研究是我们的“传家宝”,是干实事、谋实招、求实效的必要途径。为啥这么重要的工作中会出现“应付式调研”?出现形式主义、官僚主义问题。究其原因,一是交差心理。一些党员干部错误地认为,调查研究不过是一项不得不应付的任务而已。人也去了,调研报告也写出来了,这项工作就算完结了。二是和极个别党员干部缺乏为民服务的责任感有关。他们只想着“认认真真走过场,踏踏实实走形式”,凡事习惯做在表面上,只要看上去像那么一回事,根本不去想如何把工作推向深入。
中央明确要求大兴调查研究,就是要让各级领导、党员干部深入了解社情民意,更好地服务于经济社会发展。要让调查研究取得群众满意的实效,广大党员干部就必须远离“应付式调研”,自觉放下架子、俯下身子,深入基层、深入群众,耐心倾听老百姓的难心事、烦心事、操心事,打捞沉没的声音,了解社会动态,提高决策水平。
关键词:
最新资讯